2.2 符号
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
Gj——第j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GJi——第i层桁架对刚心的抗扭刚度之和;
Kij——第i层第j榀桁架的抗推刚度;
Mfi,max——根据本规程计算简图(图8.2.2)计算得到的深梁梁段内最大弯矩;
Ncv——所选类型的单个抗剪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R——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
S——不考虑地震作用时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SE——考虑多遇地震作用时,荷载和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Vi——第i层的楼层总剪力;
Vmax——楼板传递的最大面内水平剪力;
Vij——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与楼板相连接的第i层第j榀桁架所分配的水平剪力;
VSij——不考虑楼层总剪力作用点与楼层刚度中心偏离时,第i层第j榀桁架所分配的楼层剪力;
VTij——考虑楼层总剪力作用点与楼层刚度中心偏离时,第i层第j榀桁架所分配的楼层剪力;
VEKi——第i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楼层剪力;
V′fi——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纵向框架梁与楼板间的抗剪连接件承受的剪力。
2.2.2 材料性能和抗力
E——钢材的弹性模量;
fy——钢材的屈服强度;
ft——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2.2.3 几何参数
A——腹杆的截面面积;
a——除空腹节间外,其他节间的宽度;
c——空腹节间的宽度;
ed——偏心矩设计值;
e0——楼层总剪力作用点至楼层刚度中心的距离;
h——楼板的计算厚度;
hi——第i层的层高;
hs——桁架的高度;
hw——框架柱腹板的计算高度;
I——弦杆的惯性矩;
L——垂直于楼层剪力方向的结构平面尺寸;
Li——第i层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的建筑物长度;
l——桁架腹杆长度;
lo——相邻桁架间距;
lob——垂直于桁架的孔洞边的尺寸;
lo1——孔洞与桁架间最近距离;
ls——桁架的跨度;
lsd——楼板作为深梁构件的计算高度;
lsh——平行于桁架的孔洞边的尺寸;
ls1——孔洞与纵向框架梁间最近距离;
m——第i层桁架总数;
n——结构计算总层数;
xj——单榀桁架相对于楼层刚度中心的坐标。
2.2.4 计算系数
γ0——结构重要性系数;
γ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λ——剪力系数。
Gj——第j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GJi——第i层桁架对刚心的抗扭刚度之和;
Kij——第i层第j榀桁架的抗推刚度;
Mfi,max——根据本规程计算简图(图8.2.2)计算得到的深梁梁段内最大弯矩;
Ncv——所选类型的单个抗剪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R——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
S——不考虑地震作用时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SE——考虑多遇地震作用时,荷载和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Vi——第i层的楼层总剪力;
Vmax——楼板传递的最大面内水平剪力;
Vij——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与楼板相连接的第i层第j榀桁架所分配的水平剪力;
VSij——不考虑楼层总剪力作用点与楼层刚度中心偏离时,第i层第j榀桁架所分配的楼层剪力;
VTij——考虑楼层总剪力作用点与楼层刚度中心偏离时,第i层第j榀桁架所分配的楼层剪力;
VEKi——第i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楼层剪力;
V′fi——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纵向框架梁与楼板间的抗剪连接件承受的剪力。
2.2.2 材料性能和抗力
E——钢材的弹性模量;
fy——钢材的屈服强度;
ft——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2.2.3 几何参数
A——腹杆的截面面积;
a——除空腹节间外,其他节间的宽度;
c——空腹节间的宽度;
ed——偏心矩设计值;
e0——楼层总剪力作用点至楼层刚度中心的距离;
h——楼板的计算厚度;
hi——第i层的层高;
hs——桁架的高度;
hw——框架柱腹板的计算高度;
I——弦杆的惯性矩;
L——垂直于楼层剪力方向的结构平面尺寸;
Li——第i层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的建筑物长度;
l——桁架腹杆长度;
lo——相邻桁架间距;
lob——垂直于桁架的孔洞边的尺寸;
lo1——孔洞与桁架间最近距离;
ls——桁架的跨度;
lsd——楼板作为深梁构件的计算高度;
lsh——平行于桁架的孔洞边的尺寸;
ls1——孔洞与纵向框架梁间最近距离;
m——第i层桁架总数;
n——结构计算总层数;
xj——单榀桁架相对于楼层刚度中心的坐标。
2.2.4 计算系数
γ0——结构重要性系数;
γ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λ——剪力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