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痕迹样品鉴别
3.1 金属短路痕迹
金属短路痕迹具有如下特征:
——短路痕迹(熔痕)与导线基体有明显的过渡区,界限明显;
——短路形成的痕迹没有退火现象;
——短路过程可以使金属发生喷溅,形成比较规则的金属小熔珠,且熔珠分布面较广;
——短路痕迹在一根导线或另一导体上一般能找到对应点;
——多股线发生短路时,除短路点处熔化形成熔珠外,熔珠附近的多股线仍然是分散的;
——铜导线短路熔珠表面有光泽,铝导线短路熔珠表面有氧化膜、麻点和毛刺。
3.2 接触不良痕迹
接触不良痕迹具有如下特征:
——接头处导线局部变色,表面形成有凹痕,严重时有烧蚀痕迹甚至局部熔断;
——接头处垫片、螺杆、螺帽、接线柱等与导线连接处局部变色或有被电弧灼烧痕迹,有孔洞、麻点坑,甚至部分形成缺口、局部形成熔融粘连;
——接头处被电弧击断,端部形成熔珠;
——当接头处于熔点时有金属滴落痕迹。
3.3 导体过电流痕迹
导体过电流痕迹具有如下特征:
——导体上过电流部分的有机物绝缘层内部出现不同程度上的融化、烧焦、碳化、脱落、松弛并脱离导线基体等现象;
——导体上本身表面出现麻点、多股导线熔凝粘连,个别位置发生熔断;
——熔断处呈圆珠状、尖状或小结痂状。
3.4 对地短路痕迹
对地短路痕迹具有如下特征:
——导线短路点处形成熔痕;
——靠近短路点处金属被电弧击穿、熔断、穿孔、接地体上常出现熔融堆积痕迹;
——短路点周围有金属喷溅现象。
——不同材质导体有互熔渗透现象。
3.5 绝缘放电痕迹
绝缘放电痕迹具有如下特征:
——金属导体有尖端放电蚀坑、部分金属微熔;
——绝缘层存在条状炭化带,电阻在0Ω~10Ω之间,具有导电性。
3.6 绝缘内烧痕迹具有如下特征
——回路导线由内层到外层老化、起鼓、烧焦,线芯与导体脱箍;
——在导线经过的部位可发现绝缘层被烧熔滴落的痕迹。
3.7 漏电放电痕迹
漏电放电痕迹具有如下特征:
——漏电点具有击穿痕迹,漏电通路具有局部或条形放电烧蚀痕迹;
——漏电点挤压、高温老化、腐烛、水侵或化学污染源。
3.8 导体表面放电痕迹
导体表面放电痕迹具有如下特征:
——形状外突,局部区域分布有密集的小凸起;
——有些金属在表面喷溅,形成小凹坑。
3.9 雷击痕迹
3.9.1 金属物体上的痕迹
雷击金属物体痕迹具有如下特征:
——金属有熔化、变形现象;
——线路或电气设备会形成多处同时短路或烧坏,若干部位形成有多个电熔痕,整个线路成过负荷 状,形成大量结疤;
——雷电流通路铁磁物质有磁化现象。
3.9.2 非金属难燃物体上的痕迹
雷击非金属难燃物体痕迹具有如下特征:混凝土构件,砖、石等物体局部有击穿、熔融、烧烛、炸裂脱落和变色等现象。
3.9.3 非金属可燃物体上的痕迹
雷击非金属可燃物体痕迹具有如下特征:
——可燃物体、电杆、横担等木质物体有被击碎、劈裂、击断等现象;
——树木常表现为沿木纹方向的纵向劈裂,树干和树皮剥离,附近有树叶烧焦,有的呈炭化烧焦状。
3.10 电弧灼烧痕迹
——灼烧处面积小,炭化层浅,炭化与未炭化部分界限分明;
——炭化表面有光泽,具有导电性;
——金属局部变色,表面有不规则的凹形灼烧区,有金属喷溅颗粒。
3. 11 金属喷溅痕迹
金属喷溅痕迹具有如下特征:
——呈喷射状,粒子大小由中心向四外逐渐减小;
——粒子呈小颗粒状圆珠、椭圆珠或针叶形片状;
——基体有凹坑,也有发生金属转移形成凸起。
3.12 灼热体灼烧痕迹
灼热体灼烧痕迹具有如下特征:
——有明显炭化坑洞,甚至穿孔;
——根据灼热体温度的不同,形成炭化层深度不同;
——形状与灼热体相似,炭化与非炭化区界限明显;
——炭化层表面有光泽。
3.13 机械摩擦痕迹
机械摩擦痕迹具有如下特征:转动或位移电气设备,运动部分因摩擦作用形成多条方向一致的划 痕,有时伴有局部熔化现象。
3.14 外力作用痕迹
外力作用痕迹具有如下特征:导体上形成多处凹坑、压痕、弯折、拉伸等多种变形痕迹。
3.15 金属变色痕迹
金属变色痕迹具有如下特征:
——对于黑色金属,温度由低到高,表面变色痕迹依次为:黄色、红色、白色;
——当温度达到800°C~1200°C时,结构钢材表面上出现发亮的铁鳞;
——1300°C~1500°C时,表面熔化生成蓝色或黑色硬而脆的薄膜。
3.16 金属受热熔融痕迹
金属受热熔融痕迹具有如下特征:
——熔化部分与基体(未熔化部分)之间过渡区不明显,基体有退火变软现象;
——熔化部分熔融流淌、堆积,使多处部位变粗或变细,呈现不规则形状;
——熔痕表面光滑,无麻点和小坑;
——形成的熔珠较大,有滴落现象;
——导线形成多股熔化成块粘连现象,铝导线易形成干瘪的痕迹。
3.17 局部过热痕迹
局部过热痕迹具有如下特征:
——形成痕迹处较其余部位有明显的高温炭化特征;
——金属痕迹特征可以以短路、接触不良、电弧烧蚀等形式表现;
——一般多发于导线接头、接插件连接部位和各种线圈或绕组的匝间或层间等部位
注:因各种起火源在不同起火原因所形成的故障痕迹有所不同,其具体分类情况参见附录A。
- 上一节:2 术语和定义
- 下一节:4 痕迹样品提取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