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观众厅混晌时间


5.2.1 电影院观众厅混响时间,应根据观众厅的实际容积按下列公式计算或从图5.2.1中确定:

500Hz时的上限公式为:T60≤0.07653V0.287353 (5.2.1-1)
 500Hz时的下限公式为:T60≥0.032808V0.333333(5.2.1-2)

式中:T60——观众厅混响时间(s);
              V——观众厅的实际容积(m3)。

图5.2.1  电影院观众厅内所要求的混响时间与其容积的对应关系

图5.2.1  电影院观众厅内所要求的混响时间与其容积的对应关系 

5.2.2 特、甲、乙级电影院观众厅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应符合表5.2.2的规定。

表5.2.2  特、甲、乙级电影院观众厅混响时间表的频率特性

表5.2.2  特、甲、乙级电影院观众厅混响时间表的频率特性

5.2.3 丙级电影院观众厅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应符合表5.2.2中125Hz、250Hz、500Hz、lkHz、2kHz、4kHz的规定。

 

条文说明
 

5.2 观众厅混响时间
5.2.1 1995年ISO/WDl2610提出了电影院混响时间的计算公式,即:

RT60≤0.027477V0.287353(s)

式中:RT60——混响时间(s);
                V——房间容积(立方英尺)。
广电总局电影局1999年5月公布试行的《数字立体声电影院技术规范》确定了混响时间上限的计算公式,并附有上、下限的图表。
广播影视行业标准《数字立体声电影院的技术标准》GY/T183—2002,增加了混响时间的下限计算公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电影观众厅混响时间计算公式。
小于500m2的小容积电影厅,其混响时间可在上限范围内选取。

5.2.2 关于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特将我国及国外的几种标准制成下图(图8)。

图8  我国及国外的几种标准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

 

图8  我国及国外的几种标准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

从上图中可见我国低频段曲线较国外翘的少,高频段较国外也降的少,这是历年来过度强调所谓“平直”所致(其实从图中可见,我国标准是“平”了些,但并不比其他标准“直”)。因此建议《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改用新的“建议值”。
随着数字立体声的发展和普及,对电影院建筑声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向两端各延伸一个倍频带完全必要。但是历来建声设计只考虑6个倍频带,为此可在计算时仍用6个倍频带,而在画曲线时两端按趋势各加一个倍频带,用虚线表示。待测试后与实测值相比较,供以后设计时参考。这样久而久之,即可找出63Hz和8kHz的设计值。

5.2.3 丙级电影院观众厅混响时间频率特性的建声设计按6个倍频带,与相关测试规范、声学材料或构造所提供的数据比较协调,设计计算相对要简单一些。


目录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