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报警性能试验
6.3.1 试样连接
6.3.1.1 试样进行报警性能试验应采用实际电路或与之等效的故障电弧模拟发生装置。实际电路的试验连接示意图如图la)所示,故障电弧模拟发生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b)所示,典型故障电弧波形图参见附录A。
图1故障电弧试验线路示意图
6.3.1.2 故障电弧模拟发生装置的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电压输出端子:电压输出值为 AC 220×(1+10%)V;电流输出值≤2 A;信号宽带不小于20 kHz。
b)电流输出端子:电压输出值为 AC 20 V~60 V;电流输出值≤60 A。
c)最大单次工作时间:5min。
d)工作电源 :AC 220 V。
6.3.2 故障电弧试验
6.3.2.1 试验步骤
6.3.2.1.1 按照表6所要求的电弧性质和负载条件,分别对试样进行试验。
注:电弧持续时间不超过 0.42 ms或者电流值不超过额定电流值 5% 的微小电弧不作为电弧统计。
6.3.2.2 试验设备及方法
6.3.2.2.1 串联碳化路径电弧试验
如图2所示,将两段单芯铜导线(2.5 mm²)端部 2cm 绝缘去除后铰接,使导线保留绝缘部分重叠2 mm~4 mm,并用塑料绝缘胶带缠绕铰接部位3周制备出样品,将样品接入试验线路,由高压发生装置产生高压使重叠部分绝缘击穿形成碳化路径后,由低压(AC 220 V)装置对线路及负载供电,从而产生电弧。
图2 串联碳化路径电弧试验线路示意图
6.3.2.2.2 并联碳化路径电弧试验
如图3所示,将两段平行单芯铜导线(2.5 mm²)中间部分相距3mm处绝缘切口后用塑料绝缘胶带缠绕切口部位3周制备出样品,将样品接入试验线路,由高压发生装置产生高压使切口部分绝缘击穿形成碳化路径后,由低压 (AC 220V)装置对线路及负载供电,从而产生电弧。
图3 并联碳化路径电弧试验线路示意图
6.3.2.2.3 并联金属性接触电弧试验
如图4所示,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的刀片缓慢落下,在与平行放置的两段并行多芯铜导线(2.5 mm²)线芯接触瞬间产生电弧。
图4 并联金属性接触电弧试验线路示意图
6.3.3 误报警试验
6.3.3.1 对样品分别进行表7所示设备的误报警试验。
6.3.4.1 试验步骤
6.3.4.1.1 操作信号抑制
分别按照图6、图7连接试验设备进行负载抑制性试验,其中电阻性负载功率为1000W,屏蔽负载及其运行方式分别选用表7中所列的最高速度下工作的吸尘器和制热方式下工作的2匹定频空调;按照图8连接试验设备进行负载抑制试验,其中电阻性负载功率为1000W,屏蔽负载及其运行方式选用表7中所列的带有电子镇流器的日光灯。试验时分别启动上述的屏蔽负载,调节电弧发生器(如图11所示)产生故障电弧。若线路中产生每秒14个及以上半周期的故障电弧,则此组试验为有效试验,观察并记录探测器状态,并记录试样的报警时间;若试验时每秒产生的电弧数量不满足上述条件时,则此组试验为无效试验,需重新进行。
图6 负载抑制性试验1
图7 负载抑制性试验2
图8 负载抑制性试验3
6.3.4.1.2 电容滤波器抑制
按照图9的电路连接试验设备,图中屏蔽负载为1000W阻性负载。按照6.3.4.1.1的方法发生电弧并检验试样。
图9 电容滤波器抑制试验
6.3.4.1.3 线路阻抗抑制
按照图10的电路连接试验设备,图中负载为1000W阻性负载。按照6.3.4.1.1的方法发生电弧并检验试样。
图10 线路阻抗抑制试验
6.3.4.2 试验设备
电弧发生装置如图11所示,包括一个静止的直径为6.4mm的碳电极和一个铜制的移动电极。试验时先移动铜质电极使其与碳电极良好接触,电路将接通,启动负载设备,然后横向缓慢调节移动电极使其与碳分离,直到电弧发生。
6.3.1.1 试样进行报警性能试验应采用实际电路或与之等效的故障电弧模拟发生装置。实际电路的试验连接示意图如图la)所示,故障电弧模拟发生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b)所示,典型故障电弧波形图参见附录A。
图1故障电弧试验线路示意图
a)电压输出端子:电压输出值为 AC 220×(1+10%)V;电流输出值≤2 A;信号宽带不小于20 kHz。
b)电流输出端子:电压输出值为 AC 20 V~60 V;电流输出值≤60 A。
c)最大单次工作时间:5min。
d)工作电源 :AC 220 V。
6.3.2 故障电弧试验
6.3.2.1 试验步骤
6.3.2.1.1 按照表6所要求的电弧性质和负载条件,分别对试样进行试验。
表6 故障电弧试验
6.3.2.1.2 启动试验设备后,若线路中产生每秒最多9个及以下半周期的故障电弧或者14个及以上半周期的故障电弧,则此组试验为有效试验,观察并记录探测器状态,并记录试样的报警时间;若试验时每秒产生的电弧数量不满足上述条件时,则此组试验为无效试验,需重新进行。注:电弧持续时间不超过 0.42 ms或者电流值不超过额定电流值 5% 的微小电弧不作为电弧统计。
6.3.2.2 试验设备及方法
6.3.2.2.1 串联碳化路径电弧试验
如图2所示,将两段单芯铜导线(2.5 mm²)端部 2cm 绝缘去除后铰接,使导线保留绝缘部分重叠2 mm~4 mm,并用塑料绝缘胶带缠绕铰接部位3周制备出样品,将样品接入试验线路,由高压发生装置产生高压使重叠部分绝缘击穿形成碳化路径后,由低压(AC 220 V)装置对线路及负载供电,从而产生电弧。
图2 串联碳化路径电弧试验线路示意图
如图3所示,将两段平行单芯铜导线(2.5 mm²)中间部分相距3mm处绝缘切口后用塑料绝缘胶带缠绕切口部位3周制备出样品,将样品接入试验线路,由高压发生装置产生高压使切口部分绝缘击穿形成碳化路径后,由低压 (AC 220V)装置对线路及负载供电,从而产生电弧。
图3 并联碳化路径电弧试验线路示意图
如图4所示,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的刀片缓慢落下,在与平行放置的两段并行多芯铜导线(2.5 mm²)线芯接触瞬间产生电弧。
图4 并联金属性接触电弧试验线路示意图
6.3.3.1 对样品分别进行表7所示设备的误报警试验。
表7 误报警试验
6.3.3.2 按照图5连接试验设备进行并联抗扰动试验,其中负载为功率 1000W 的阻性负载。试验时通过调节电弧发生器(如图11所示)产生故障电弧,若线路中产生每秒最多14个及以上半周期的故障电弧,则此组试验为有效试验,观察并记录探测器状态;若试验时每秒产生的电弧数量不满足上述条件时,则此组试验为无效试验,需重新进行。
图5 并联抗扰动试验线路示意图
6.3.4 负载抑制性试验6.3.4.1 试验步骤
6.3.4.1.1 操作信号抑制
分别按照图6、图7连接试验设备进行负载抑制性试验,其中电阻性负载功率为1000W,屏蔽负载及其运行方式分别选用表7中所列的最高速度下工作的吸尘器和制热方式下工作的2匹定频空调;按照图8连接试验设备进行负载抑制试验,其中电阻性负载功率为1000W,屏蔽负载及其运行方式选用表7中所列的带有电子镇流器的日光灯。试验时分别启动上述的屏蔽负载,调节电弧发生器(如图11所示)产生故障电弧。若线路中产生每秒14个及以上半周期的故障电弧,则此组试验为有效试验,观察并记录探测器状态,并记录试样的报警时间;若试验时每秒产生的电弧数量不满足上述条件时,则此组试验为无效试验,需重新进行。
图6 负载抑制性试验1
图7 负载抑制性试验2
图8 负载抑制性试验3
按照图9的电路连接试验设备,图中屏蔽负载为1000W阻性负载。按照6.3.4.1.1的方法发生电弧并检验试样。
图9 电容滤波器抑制试验
按照图10的电路连接试验设备,图中负载为1000W阻性负载。按照6.3.4.1.1的方法发生电弧并检验试样。
图10 线路阻抗抑制试验
电弧发生装置如图11所示,包括一个静止的直径为6.4mm的碳电极和一个铜制的移动电极。试验时先移动铜质电极使其与碳电极良好接触,电路将接通,启动负载设备,然后横向缓慢调节移动电极使其与碳分离,直到电弧发生。
- 上一节:6.2 基本要求检查
- 下一节:6.4 重复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