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样品


6.1 曝露面
    样品曝露面应按以下方法进行测试:
    a) 样品在使用时,有一个或两个表面曝露,且具有非对称性,这种情况下,两个表面都应进行试验;
    b) 样品表面有不规则的区域,如起皱、起粒或机械加工导致的方向异性,这种情况下,被测样品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都进行测试;
    c) 曝露面具有明显不同的表面区域,如带有磨光或纹理,此时应针对不同的区域提供一定数量的样品,以便于对带有磨光或纹理的表面进行评估;
    d) 纺织品材料的经向和纬向都应进行测试。
    对一个具有锃亮金属外皮的样品进行试验时,在试验之前应涂上一层薄薄的灯黑或石墨乳,也可在其表面喷涂一层能经受(540±10)℃高温的黑漆。测试前,涂有涂料的样品应在温度为(23±3)℃,相对湿度为(50±5)%的环境中静置48h。涂料是为了确保表面对辐射热的吸收。
6.2 样品的数量和尺寸
    6.2.1 试验样品不应少于六件。
    6.2.2 样品每个曝露面以及暴露面上每个方向都应进行测试。对于两面都曝露且其中一个面在方向上无规律的样品,样品数目不应少于九件。
    6.2.3 样品长度为8000-5mm,宽度为1550-5mm。样品应具有代表性。
    6.2.4 样品不平整表面的厚度是从其表面最高点进行测量的。厚度小于50mm的样品测试其实际厚度;厚度大于50mm的样品,在非曝露面上应将其厚度削至500-3mm。厚度在50mm~70mm之间的样品,应用夹子或钳子夹住样品的后部,见图2。

图2 典型样品装置

6.3 样品的安装
    6.3.1 对于使用薄质单一材料或复合材料的组件,空隙和底层构件都会影响到曝露表面的性质。应弄清楚底层构件的影响并确保测试结果与实际使用的情况相符。
    6.3.2 当样品有表面涂层时,应选择合适的基材。
    6.3.3 当样品为单一材料或复合材料时,应在其上加一个基材并使用推荐的固定技术(如用粘合剂或机械方法)将基材固定在样品上。样品与基材的固定方式应在测试报告中明确地写出来。
    6.3.4 样品各部分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连接,连接方法与样品连接点的方向有关。如果样品水平连接,连接处应置于样品的水平中心线上。如果样品是竖直连接,连接处应位于距样品热端100mm的位置。连接应尽可能地与实际情况相似,如密封剂和粘接剂的用量应与实际情况相同。
6.4 样品养护
    6.4.1 试验前,样品应在温度为(23±3)℃,相对湿度为(50±5)%的环境中静置至质量恒定,其判定条件为间隔24h,两次称重的质量差应小于规定值,该值取样品重量的0.1%和0.1g两者中的较大值。
    6.4.2 在使用前,背板应在6.4.1所示的环境中静置12h以上。
6.5 样品的制备
    6.5.1 参照线

        在样品表面长度方向上画一条中心线,用以观测火焰蔓延的距离。在中心线上每隔50mm划一个垂直标记,这个标记的零点与样品曝露区域的起始点相对应。应避免采用任何会影响样品表面特性的划线方法,如划伤表面或增加表面吸光度。
        注:一些材料受到污染或灼烧之后,划线或标示会变的模糊不清。此时可用约10mm的不锈钢栅格置于样品表面上,以便确定火焰前锋的位置。
    6.5.2 无空隙的样品
        样品底部没有空隙时,执行完6.4的步骤之后,样品边缘及样品后表面应装在一个铝制直角板内。该板厚度在0.02mm至0.03mm之间,尺寸为(175+2α)mm×(820+2α)mm,α为样品厚度,样品前表面边缘应有约10mm的金属片搭接量。金属片应在样品前表面压平,见图2a)。样品应放置在背板上,两者都应嵌入样品夹具内,见图3。

图3 样品夹结构

    6.5.3 有空隙的样品
        样品底部有空隙时,执行完6.4的步骤之后,样品应通过定位片固定在背板上,以保证样品的非曝露面与背板间有(25±2)mm的空隙,见图2b)。整个组合的后表面边缘应装在一个铝制直角板内,该板厚度在0.02mm至0.03mm之间,尺寸为(175+2b)mm×(820+2b)mm,b为整个样品、定位片及背板的总厚度,样品前表面边缘应有约10mm的金属片搭接量,金属片应平压在样品的前表面上,参见图2b)。整个组合应放置在背板上,两者都应嵌入样品夹具内,见图3。
        空隙小于25mm的样品按其实际情况进行试验。安装柔性薄片材料时,材料应沿着背板的边缘与定位片紧密相连在一起。
    6.5.4 样品的储存
        按照6.5.2和6.5.3要求制作的样品、背板和定位片的组合应先进行储存,直到符合6.4.1的要求时才能进行
测试。

目录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