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可重复性和可复现性
7.1 概述
尽管GB/T 9978 的本部分已经根据提髙可重复性和可复现性的目的,对试验程序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建议,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试验程序,可用于得到耐火试验结果可重复性和可复现性统计评估的数据。由于不要求对名义上相同的样品进行重复试验,而且进行重复试验也不是惯例,所以很少有关于重复试验结果变化的统计数据。然而,还是有一些系统的数据资料可查询(参见参考文献[10] )。
可重复性和可复现性通常用标准偏差或偏差系数(标准偏差和总平均值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来表示;也可以用临界差值或相对准确度来表示。
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方法可用于评估表示可复现性的偏差系数,然而试验经验表明,试验室间可复现性的偏差系数是试验室内可重复性的偏差系数的两至三倍。
为了进一步改善耐火试验结果的可重现性和可重复性,应考虑7.2、7.3规定的一些因素。
7.2 可重复性
可重复性是在单个试验室内完成的对相同组件试件进行重复耐火试验,得到耐火时间可变性的度量方法。测定的耐火时间的可变性归因于一些随机因素或系统因素的影响,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
a) 试件装配;
b) 仪器(试验炉和加载设备);
c) 控制设备;
d) 操作人员(控制和观察);
e) 试验环境影响。
随机因素包括:材料变化和材料成型工艺改变;荷载大小及应用方式(如约束的程度、末端固定、荷载偏心率等);传感器及仪器的变化;操作条件影响;试验环境变化(温度、湿度等)。
系统因素包括上述列举的几方面因素,如人工操作设备的不同操作人员、试验炉温度或压力的系统变化(髙或低)、传感器及仪器校准的偏移。
在某些情况下,决定性的因素可能包含随机因素和系统因素两方面。例如,试验炉炉压的大小和变化有可能引起构成楼板——吊顶组件的悬挂吊顶结构在试验结束前就失效。这种现象,可能在某一受控的炉压值上随机出现,也可能系统地出现在某一稍高的炉压值上。
7.3 可复现性
可复现性是在不同试验室间完成的对相同组件试件进行重复耐火试验,得到耐火时间可变性的度量方法。上面提到的随机因素和系统因素,也对试验室间耐火试验结果的可变性产生影响,可能会增加耐火试验结果可变性的具体系统因素包括:
a) 耐火试验炉之间的差别(例如:试件尺寸,燃料类型,试验炉喷嘴的数量、类型和方向);
b) 结构荷载(例如:施加荷载的方法,荷载分布,荷载偏心率);
c) 边界条件(例如:约束,环向冷却);
d) 控制和记录仪器的使用(例如:自动或手动,温度仪器,压力仪器);
e) 试验条件和性能指标的解释。
尽管GB/T 9978 的本部分已经根据提髙可重复性和可复现性的目的,对试验程序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建议,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试验程序,可用于得到耐火试验结果可重复性和可复现性统计评估的数据。由于不要求对名义上相同的样品进行重复试验,而且进行重复试验也不是惯例,所以很少有关于重复试验结果变化的统计数据。然而,还是有一些系统的数据资料可查询(参见参考文献[10] )。
可重复性和可复现性通常用标准偏差或偏差系数(标准偏差和总平均值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来表示;也可以用临界差值或相对准确度来表示。
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方法可用于评估表示可复现性的偏差系数,然而试验经验表明,试验室间可复现性的偏差系数是试验室内可重复性的偏差系数的两至三倍。
为了进一步改善耐火试验结果的可重现性和可重复性,应考虑7.2、7.3规定的一些因素。
7.2 可重复性
可重复性是在单个试验室内完成的对相同组件试件进行重复耐火试验,得到耐火时间可变性的度量方法。测定的耐火时间的可变性归因于一些随机因素或系统因素的影响,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
a) 试件装配;
b) 仪器(试验炉和加载设备);
c) 控制设备;
d) 操作人员(控制和观察);
e) 试验环境影响。
随机因素包括:材料变化和材料成型工艺改变;荷载大小及应用方式(如约束的程度、末端固定、荷载偏心率等);传感器及仪器的变化;操作条件影响;试验环境变化(温度、湿度等)。
系统因素包括上述列举的几方面因素,如人工操作设备的不同操作人员、试验炉温度或压力的系统变化(髙或低)、传感器及仪器校准的偏移。
在某些情况下,决定性的因素可能包含随机因素和系统因素两方面。例如,试验炉炉压的大小和变化有可能引起构成楼板——吊顶组件的悬挂吊顶结构在试验结束前就失效。这种现象,可能在某一受控的炉压值上随机出现,也可能系统地出现在某一稍高的炉压值上。
7.3 可复现性
可复现性是在不同试验室间完成的对相同组件试件进行重复耐火试验,得到耐火时间可变性的度量方法。上面提到的随机因素和系统因素,也对试验室间耐火试验结果的可变性产生影响,可能会增加耐火试验结果可变性的具体系统因素包括:
a) 耐火试验炉之间的差别(例如:试件尺寸,燃料类型,试验炉喷嘴的数量、类型和方向);
b) 结构荷载(例如:施加荷载的方法,荷载分布,荷载偏心率);
c) 边界条件(例如:约束,环向冷却);
d) 控制和记录仪器的使用(例如:自动或手动,温度仪器,压力仪器);
e) 试验条件和性能指标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