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静力计算
4.2.1 按有限元法进行空间网格结构静力计算时可采用下列基本方程:
KU=F (4.2.1)
式中:K——空间网格结构总弹性刚度矩阵;
U——空间网格结构节点位移向量;
F——空间网格结构节点荷载向量。
4.2.2 空间网格结构应经过位移、内力计算后进行杆件截面设计,如杆件截面需要调整应重新进行计算,使其满足设计要求,空间网格结构设计后,杆件不宜替换,如必须替换时,应根据截面及刚度等效的原则进行。
4.2.3 分析空间网格结构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内力,可将温差引起的杆件固端反力作为等效荷载反向作用在杆件两端节点上,然后按有限元法分析。
4.2.4 当网架结构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内力:
1 支座节点的构造允许网架侧移,且允许侧移值大于或等于网架结构的温度变形值;
2 网架周边支承、网架验算方向跨度小于40m,且支承结构为独立柱;
3 在单位力作用下,柱顶水平位移大于或等于下式的计算值:
4.2.5 预应力空间网格结构分析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将预应力作为初始内力或外力来考虑,然后按有限元法进行分析。对于索应考虑几何非线性的影响,并应按预应力施加程序对预应力施工全过程进行分析。
4.2.6 斜拉空间网格结构可按有限元法进行分析。斜拉索(或钢棒)应根据具体情况施加预应力,以确保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斜拉索处于受拉状态,必要时可设置稳定索加强。
4.2.7 由平面桁架系或角锥体系组成的矩形平面、周边支承网架结构,可简化为正交异性或各向同性的平板按拟夹层板法进行位移、内力计算。
4.2.8 网壳结构采用拟壳法分析时,可根据壳面形式、网格布置和构件截面把网壳等代为当量薄壳结构,在由相应边界条件求得拟壳的位移和内力后,可按几何和平衡条件返回计算网壳杆件的内力。网壳等效刚度可按本规程附录C进行计算。
4.2.9 组合网架结构可按有限元法进行位移、内力计算。分析时应将组合网架的带肋平板离散成能承受轴力、膜力和弯矩的梁元和板壳元,将腹杆和下弦作为承受轴力的杆元,并应考虑两种不同材料的材性
4.2.10 组合网架结构也可采用空间杆系有限元法作简化计算。分析时可将组合网架的带肋平板等代为仅能承受轴力的上弦,并与腹杆和下弦构成两种不同材料的等代网架,按空间杆系有限元法进行位移、内力计算。等代上弦截面及带肋平板中内力可按本规程附录D确定。
条文说明
4.2 静力计算
4.2.1 有限单元法是将网格结构的每根杆件作为一个单元,采用矩阵位移法进行计算。网架结构和双层网壳以杆件节点的三个线位移为未知数,单层网壳以节点的三个线位移和三个角位移为未知数。无论是理论分析及模型试验乃至工程实践均表明,这种杆系的有限单元法是迄今为止分析网格结构最为有效、适用范围最为广泛且相对而言精度也是最高的方法。目前这种方法在国内外已被普遍应用于网格结构的设计计算中,因此本规程将其列为分析网格结构的主要方法。
有限单元法可以用来分析不同类型、具有任意平面和几何外形、具有不同的支承方式及不同的边界条件、承受不同类型外荷载的网格结构。有限单元法不仅可用于网壳结构的静力分析,还可用于动力分析、抗震分析以及稳定分析。这种方法适合于在计算机上进行运算,目前我国相关单位已编制了一些网格结构分析与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可供使用。由于杆系和梁系有限元法在不少书本中已有详尽的论述,本规程仅列出其基本方程。
值得指出,对于空间梁单元,尚有考虑弯曲、剪切、扭转、翘曲和轴向变形耦合影响的、更为精确的单元。每个节点除了通常的三个线位移和三个角位移,还考虑截面翘曲的影响,即增加了表征截面翘曲变形的翘曲角自由度,因此每个节点有七个自由度。目前的大多数分析程序只包含了一般的空间梁单元,可满足大多数实际工程的计算精度要求;对于杆件约束扭转影响十分显著的情况,可考虑采用七个自由度的空间梁单元
4.2.2 空间网格结构设计中,由于杆件截面调整而进行的重分析次数一般为3~4次。空间网格结构设计后,如由于备料困难等原因必须进行杆件替换时,应根据截面及刚度等效的原则进行,被替换的杆件应不是结构的主要受力杆件且数量不宜过多(通常不超过全部杆件的5%),否则应重新复核。
4.2.3 本条给出了空间网格结构温度内力的计算原则。对于杆件只承受轴向力的网架结构和双层网壳结构,因温差引起的杆件内力可由下式计算:
空间网格结构的温度应力是指在温度场变化作用下产生的应力,温度场变化范围应取施工安装完毕时的气温与当地常年最高或最低气温之差。一般情况下,可取均匀温度场,即式(1)中的温差△t。但对某些大型复杂结构,在有些情况下(如室内构件与室外构件、迎光面构件与背光面构件等)会形成梯度较大的温度场分布,此时应进行温度场分析,确定合理的温度场分布,相应的,式(1)中的△t应改为△tij
4.2.4 对于网架结构,温度应力主要由支承体系阻碍网架变形而产生,其中支承平面的弦杆受影响最大,应作为网架是否考虑温度应力的依据。支承平面弦杆的布置情况,可归纳为正交正放、正交斜放、三向等三类。
其次,在网架的不同区域中,支承平面弦杆的温度应力也不同。计算表明,边缘区域比中间区域大,考虑到边缘区域杆件大部分由构造决定,有较富裕的强度储备,本条将支承平面弦杆的跨中区域最大温度应力小于0.038f(f为钢材强度设计值)作为不必进行温度应力验算的依据,条文中的规定经计算均满足这一要求。
4.2.5 对于预应力空间网格结构,往往采用多次分批施加预应力及加荷的原则(即多阶段设计原则),使结构在使用荷载下达到最佳内力状态。同时,由于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的限制,施工过程中也会出现分级分批张拉预应力的情况。因此预应力网格结构的设计不仅要分析结构在使用阶段的受力特性,而且要考虑结构在施工阶段的受力性能,施工阶段的受力分析甚至可能比使用阶段更重要。因此,对预应力空间网格结构进行考虑施工程序的全过程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4.2.6 斜拉索的单元分析可采用有限单元法和二力直杆法(亦称等效弹性模量法)。有限元分析中的索单元主要包括二节点直线杆单元和多节点曲线索单元两类。前者没有考虑索自重垂度的影响,索长度较小时误差较小,通常需将整索划分为若干单元;后者则考虑了索自重垂度影响,可视整索为一个单元。
对斜拉网格结构的整体而言,二力直杆法也是有限元方法。将斜拉索等代为弹性模量随索张力大小而变化的受拉二力直杆单元,其刚度矩阵即归结为常规杆单元的刚度矩阵。等效弹性模量可由下式计算:
4.2.7 网架结构的拟夹层板法计算,是指把网架结构连续化为由上、下表层(即上、下弦杆)和夹心层(即腹杆)组成的正交异性或各向同性的夹层板,采用考虑剪切变形的、具有三个广义位移的平板理论的分析方法。一般情况下,由平面桁架系或角锥体组成的网架结构均可采用这种方法来计算。通过分析比较,拟夹层板法的计算精度在通常情况下能满足工程的要求。
拟夹层板法曾是国内应用较广的方法之一。采用该法计算网架结构时,可直接查用图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不必借助于电子计算机。目前国内已有不少著作和手册介绍此法,并有现成图表可供设计人员使用,故本规程不再给出具体的计算公式和计算图表。
4.2.8 大部分网壳结构可通过连续化的计算模型等代为正交异性,甚至各向同性的薄壳结构,并根据边界条件求解薄壳的微分方程式而得出薄壳的位移和内力,然后可通过内力等效的原则,由拟壳结构的薄膜内力和弯曲内力返回计算网壳杆件的轴力、弯矩和剪力。
4.2.9、4.2.10 组合网架结构的计算分析目前主要采用有限元法。对于上弦带肋平板有两种计算模型,一是将带肋平板分离为梁元与板壳元;另一是把带肋平板等代为上弦杆,仍采用空间桁架位移法作简化计算。本规程把这两种计算方法均推荐为分析组合网架时采用。
按空间桁架位移法简化计算组合网架的具体步骤、等代上弦杆截面积的确定及反算平板中的薄膜内力均在本规程附录D中作了阐述。该法计算简便,可采用普通网架结构的计算程序,目前国内许多组合网架实际工程的分析计算均采用了该方法,能满足工程计算精度的要求。
- 上一节:4.1 一般计算原则
- 下一节:4.3 网壳的稳定性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