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符号
C——介质热容;
Cp——管壁热容;
D——管道内径;
D0——管道或设备外径;
D1——内层绝热层外径;
D2——外层绝热层外径;
Fi——绝热层材料损耗及税费系数;
i ——年(复)利率;
K——保冷厚度修正系数;
Kr——管道通过吊架处的热损失附加系数;
n——计息年数或折旧年限;
PE——能量价格,热价与冷价的统称;
PH——热价;
Pc——冷价;
Pc1——(Ta~-39℃)时的冷价;
Pc2——(-40℃~-196℃)时的冷价;
Pi——绝热层材料到厂单价;
P9——保护层材料单价;
PT——绝热结构单位造价;
q——以每米管道长度表示的热损失量;
[q]——以每米管道长度为单位的最大允许热损失量;
Q——以每平方米绝热层外表面积表示的热损失量;
[Q]——以每平方米绝热层外表面积为单位的最大允许热、冷散热损失量;
Q1——球型容器保冷层外表面冷量总损失量;
S——绝热工程投资年摊销率;
T0——管道或设备的外表面温度;
T1——内层绝热层外表面温度;
T2——外层绝热层外表面温度;
[T2]——外层绝热材料的推荐使用温度;
Ta——环境温度;
Td——露点温度;
Tm——平均温度(绝热材料内外表面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Ts——绝热层外表面温度;
t ——年运行时间;
tfr——介质在管道内不出现冻结停留时间;
V——介质单位长度体积;
Vp——管壁单位长度体积;
αc——对流换热系数;
αr——辐射换热系数;
αs——绝热层外表面与周围空气的换热系数;
αL0——线胀系数;
δ——绝热层厚度(双层时为总厚);
δ1——内层绝热层厚度;
δ2——外层绝热层厚度;
λ ——绝热材料在平均温度下的导热系数;
λ0 ——常用导热系数;
λ1——内层绝热材料导热系数;
λ2 ——外层绝热材料导热系数;
ρ ——介质密度;
ρp ——管壁密度;
ψ ——相对湿度;
β ——冷冻系数;
ε ——黑度。
Cp——管壁热容;
D——管道内径;
D0——管道或设备外径;
D1——内层绝热层外径;
D2——外层绝热层外径;
Fi——绝热层材料损耗及税费系数;
i ——年(复)利率;
K——保冷厚度修正系数;
Kr——管道通过吊架处的热损失附加系数;
n——计息年数或折旧年限;
PE——能量价格,热价与冷价的统称;
PH——热价;
Pc——冷价;
Pc1——(Ta~-39℃)时的冷价;
Pc2——(-40℃~-196℃)时的冷价;
Pi——绝热层材料到厂单价;
P9——保护层材料单价;
PT——绝热结构单位造价;
q——以每米管道长度表示的热损失量;
[q]——以每米管道长度为单位的最大允许热损失量;
Q——以每平方米绝热层外表面积表示的热损失量;
[Q]——以每平方米绝热层外表面积为单位的最大允许热、冷散热损失量;
Q1——球型容器保冷层外表面冷量总损失量;
S——绝热工程投资年摊销率;
T0——管道或设备的外表面温度;
T1——内层绝热层外表面温度;
T2——外层绝热层外表面温度;
[T2]——外层绝热材料的推荐使用温度;
Ta——环境温度;
Td——露点温度;
Tm——平均温度(绝热材料内外表面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Ts——绝热层外表面温度;
t ——年运行时间;
tfr——介质在管道内不出现冻结停留时间;
V——介质单位长度体积;
Vp——管壁单位长度体积;
αc——对流换热系数;
αr——辐射换热系数;
αs——绝热层外表面与周围空气的换热系数;
αL0——线胀系数;
δ——绝热层厚度(双层时为总厚);
δ1——内层绝热层厚度;
δ2——外层绝热层厚度;
λ ——绝热材料在平均温度下的导热系数;
λ0 ——常用导热系数;
λ1——内层绝热材料导热系数;
λ2 ——外层绝热材料导热系数;
ρ ——介质密度;
ρp ——管壁密度;
ψ ——相对湿度;
β ——冷冻系数;
ε ——黑度。
条文说明
2.2符号
本规范符号,编制时考虑了下列因素:
(1) 规范包括保温和保冷两个部分,两部分符号应尽量统一。
(2) 符号应按一定的原则和规律命名,以严格其含义和方便记忆,尽量达到见符识义或以意导符的可能,减少对公式理解的困难和代错数据的情况发生。
(3) 本规定的符号原则上以法定计量单位规定的符号为准,对尚无法定符号的,采用本行业的“习惯用法”,但后者尽量不在新(物理)量中使用。新量用英文含义命名量符。
(4) 本规范采用的符号意义自成系统。
(5) 开尔文(K)与摄氏度(℃)为法定计量单位,本规范为简化起见和照顾国内习惯,主要以℃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