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建筑措施
5.5.1 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建筑物的体型应力求简单,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建筑物选址宜位于膨胀土层厚度均匀,地形坡度小的地段;
2 建筑物宜避让胀缩性相差较大的土层,应避开地裂带,不宜建在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大的地段。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设置沉降缝或提高建筑结构整体抗变形能力等措施。
5.5.2 建筑物的下列部位,宜设置沉降缝:
1 挖方与填方交界处或地基土显著不均匀处;
2 建筑物平面转折部位、高度或荷重有显著差异部位;
3 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部位。
5.5.3 屋面排水宜采用外排水,水落管不得设在沉降缝处,且其下端距散水面不应大于300mm。建筑物场地应设置有组织的排水系统。
5.5.4 建筑物四周应设散水,其构造宜符合下列规定(图5.5.4):
图5.5.4 散水构造示意
1—外墙;2—交接缝;3—垫层;4—面层
图5.5.5 宽散水构造示意
1—外墙;2—交接缝;3—垫层;4—隔热保温层;5—面层
图19 散水下不同部位的位移
1-0.5m深标;2-1.0m深标;3-1.5m深标;
4-2.0m深标;5-3.0m深标;6-4.0深标
1 建筑物选址宜位于膨胀土层厚度均匀,地形坡度小的地段;
2 建筑物宜避让胀缩性相差较大的土层,应避开地裂带,不宜建在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大的地段。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设置沉降缝或提高建筑结构整体抗变形能力等措施。
5.5.2 建筑物的下列部位,宜设置沉降缝:
1 挖方与填方交界处或地基土显著不均匀处;
2 建筑物平面转折部位、高度或荷重有显著差异部位;
3 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部位。
5.5.3 屋面排水宜采用外排水,水落管不得设在沉降缝处,且其下端距散水面不应大于300mm。建筑物场地应设置有组织的排水系统。
5.5.4 建筑物四周应设散水,其构造宜符合下列规定(图5.5.4):
图5.5.4 散水构造示意
1—外墙;2—交接缝;3—垫层;4—面层
1 散水面层宜采用C15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散水垫层宜采用2:8灰土或三合土,面层和垫层厚度宜按表5.5.4选用;
2 散水面层的伸缩缝间距不应大于3m;
3 散水最小宽度应按表5.5.4选用。散水外缘距基槽不应小于300mm,坡度应为3%~5%;
4 散水与外墙的交接缝和散水之间的伸缩缝,应填嵌柔性防水材料。
2 散水面层的伸缩缝间距不应大于3m;
3 散水最小宽度应按表5.5.4选用。散水外缘距基槽不应小于300mm,坡度应为3%~5%;
4 散水与外墙的交接缝和散水之间的伸缩缝,应填嵌柔性防水材料。
表5.5.4 散水构造尺寸
5.5.5 平坦场地胀缩等级为Ⅰ级、Ⅱ级的膨胀土地基,当采用宽散水作为主要防治措施时,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图5.5.5):
图5.5.5 宽散水构造示意
1—外墙;2—交接缝;3—垫层;4—隔热保温层;5—面层
1 面层可采用强度等级C15的素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100mm;
2 隔热保温层可采用1:3石灰焦渣,厚度宜为100mm~200mm;
3 垫层可采用2:8灰土或三合土,厚度宜为100mm~200mm;
4 胀缩等级为Ⅰ级的膨胀土地基散水宽度不应小于2m,胀缩等级为Ⅱ级的膨胀土地基散水宽度不应小于3m,坡度宜为3%~5%。
5.5.6 建筑物的室内地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对使用要求严格的地面,可根据地基土的胀缩等级按本规范附录J要求,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胀缩等级为Ⅲ级的膨胀土地基和使用要求特别严格的地面,可采取地面配筋或地面架空等措施。经常用水房间的地面应设防水层,并应保持排水通畅;
2 大面积地面应设置分格变形缝。地面、墙体、地沟、地坑和设备基础之间宜用变形缝隔开。变形缝内应填嵌柔性防水材料;
3对使用要求没有严格限制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地面,可按普通地面进行设计。
5.5.7 建筑物周围的广场、场区道路和人行便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建筑物周围的广场、场区道路和人行便道的标高应低于散水外缘;
2 广场应设置有组织的截水、排水系统,地面做法可按本规范第5.5.6条第2款的规定进行设计;
3 场区道路宜采用2:8灰土上铺砌大块石及砂卵石垫层、沥青混凝土或沥青表面处置面层。路肩宽度不应小于0.8m;
4 人行便道宜采用预制块铺设,并宜与房屋散水相连接。
2 隔热保温层可采用1:3石灰焦渣,厚度宜为100mm~200mm;
3 垫层可采用2:8灰土或三合土,厚度宜为100mm~200mm;
4 胀缩等级为Ⅰ级的膨胀土地基散水宽度不应小于2m,胀缩等级为Ⅱ级的膨胀土地基散水宽度不应小于3m,坡度宜为3%~5%。
5.5.6 建筑物的室内地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对使用要求严格的地面,可根据地基土的胀缩等级按本规范附录J要求,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胀缩等级为Ⅲ级的膨胀土地基和使用要求特别严格的地面,可采取地面配筋或地面架空等措施。经常用水房间的地面应设防水层,并应保持排水通畅;
2 大面积地面应设置分格变形缝。地面、墙体、地沟、地坑和设备基础之间宜用变形缝隔开。变形缝内应填嵌柔性防水材料;
3对使用要求没有严格限制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地面,可按普通地面进行设计。
5.5.7 建筑物周围的广场、场区道路和人行便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建筑物周围的广场、场区道路和人行便道的标高应低于散水外缘;
2 广场应设置有组织的截水、排水系统,地面做法可按本规范第5.5.6条第2款的规定进行设计;
3 场区道路宜采用2:8灰土上铺砌大块石及砂卵石垫层、沥青混凝土或沥青表面处置面层。路肩宽度不应小于0.8m;
4 人行便道宜采用预制块铺设,并宜与房屋散水相连接。
条文说明
5.5 建筑措施
5.5.2 沉降缝的设置系根据膨胀土地基上房屋损坏情况的调查提出的。在设计时应注意,同一类型的膨胀土,扰动后重新夯实与未经扰动的相比,其膨胀或收缩特性都不相同。如果基础分别埋在挖方和填方上时,在挖填方交界处的墙体及地面常常出现断裂。因此,一般都采用沉降缝分离的方法。
5.5.4、5.5.5 房屋四周受季节性气候和其他人为活动的影响大,因而,外墙部位土的含水量变化和结构的位移幅度都较室内大,容易遭到破坏。当房屋四周辅以混凝土等宽散水时(宽度大于2m),能起到防水和保湿的作用,使外墙的位移量减小。例如,广西宁明某相邻办公楼间有一混凝土球场,尽管办公楼的另两端均在急剧下沉,邻近球场一端的位移幅度却很小。再如四川成都某仓库,两相邻库房间由三合土覆盖,此端房屋的位移幅度仅为未覆盖端的1/5。同样在湖北郧县种子站仓库前有一大混凝土晒场,房屋四周也有宽散水,整栋房屋的位移幅度仅为3mm左右。而同一地区房屋的位移幅度都远大于这一数值,致使其严重开裂。
图19是成都军区后勤部营房设计所在某试验房散水下不同部位的升降位移试验资料。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房屋四周一定宽度的散水对减小膨胀土上基础的位移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应当指出,大量的实际调查资料证明,作为主要预防措施来说,散水对于地势平坦、胀缩等级为Ⅰ、Ⅱ级的膨胀土其效果较好;对于地形复杂和胀缩等级为Ⅲ级的膨胀土上的房屋,散水应配合其他措施使用。
5.5.6 膨胀土上房屋室内地面的开裂、隆起比较常见,大面积处理费用太高。因此,处理的原则分为两种,一是要求严格的地面,如精密加工车间、大型民用公共建筑等,地面的不均匀变形会降低产品的质量或正常使用,后果严重。二是如食堂、住宅的地面,开裂后可修理使用。前者可根据膨胀量大小换土处理,后者宜将大面积浇筑面层改为分段浇筑嵌缝处理方法,或采用铺砌的办法。对于某些使用要求特别严格的地面,还可采用架空楼板方法。
5.5.2 沉降缝的设置系根据膨胀土地基上房屋损坏情况的调查提出的。在设计时应注意,同一类型的膨胀土,扰动后重新夯实与未经扰动的相比,其膨胀或收缩特性都不相同。如果基础分别埋在挖方和填方上时,在挖填方交界处的墙体及地面常常出现断裂。因此,一般都采用沉降缝分离的方法。
5.5.4、5.5.5 房屋四周受季节性气候和其他人为活动的影响大,因而,外墙部位土的含水量变化和结构的位移幅度都较室内大,容易遭到破坏。当房屋四周辅以混凝土等宽散水时(宽度大于2m),能起到防水和保湿的作用,使外墙的位移量减小。例如,广西宁明某相邻办公楼间有一混凝土球场,尽管办公楼的另两端均在急剧下沉,邻近球场一端的位移幅度却很小。再如四川成都某仓库,两相邻库房间由三合土覆盖,此端房屋的位移幅度仅为未覆盖端的1/5。同样在湖北郧县种子站仓库前有一大混凝土晒场,房屋四周也有宽散水,整栋房屋的位移幅度仅为3mm左右。而同一地区房屋的位移幅度都远大于这一数值,致使其严重开裂。
图19是成都军区后勤部营房设计所在某试验房散水下不同部位的升降位移试验资料。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房屋四周一定宽度的散水对减小膨胀土上基础的位移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应当指出,大量的实际调查资料证明,作为主要预防措施来说,散水对于地势平坦、胀缩等级为Ⅰ、Ⅱ级的膨胀土其效果较好;对于地形复杂和胀缩等级为Ⅲ级的膨胀土上的房屋,散水应配合其他措施使用。
5.5.6 膨胀土上房屋室内地面的开裂、隆起比较常见,大面积处理费用太高。因此,处理的原则分为两种,一是要求严格的地面,如精密加工车间、大型民用公共建筑等,地面的不均匀变形会降低产品的质量或正常使用,后果严重。二是如食堂、住宅的地面,开裂后可修理使用。前者可根据膨胀量大小换土处理,后者宜将大面积浇筑面层改为分段浇筑嵌缝处理方法,或采用铺砌的办法。对于某些使用要求特别严格的地面,还可采用架空楼板方法。
图19 散水下不同部位的位移
1-0.5m深标;2-1.0m深标;3-1.5m深标;
4-2.0m深标;5-3.0m深标;6-4.0深标
- 上一节:5.4 坡地和挡土结构
- 下一节:5.6 结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