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预制板楼(屋)盖


3.2.1 预制预应力空心板楼(屋)盖
    1 预制预应力空心板按板的跨度划分为两大类,跨度1.8m~4.2m的短向板和跨度4.5m~6.9m的长向板,常用的预制板其厚度有120、130、180和190mm等;
    2 预制板下的支承墙体应设置混凝土圈梁,且外墙支承圈梁宜为L形;
    3 预制板在圈梁上的搁置长度不应小于80mm。当采用硬架支模,板端伸出钢筋锚入板端混凝土板缝内或圈梁内时,板的搁置长度可为40mm;
    4 预制板应拉开板缝,板缝宽度不小于40mm,且板缝内应设置拉结钢筋或拉结网片,并与圈梁连接或锚固,板缝应采用不低于C20细石混凝土填缝(图3.2.1-1);当板面设置二次混凝土现浇层时,板缝内可不设置拉筋或网片,但应在板面二次现浇层中设置连续的焊接网片或双向绑扎钢筋网,并在外墙砌体中锚固或与埋入墙中的预留钢筋(网片)连接,连接搭接长度不小于300mm或两个网眼。焊接网或钢筋网的规格,可采用  R4~8,网眼间距100mm~150mm或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5 在建筑楼屋盖平面刚度较弱的部位或纵墙承重布板的大开间,墙体的构造柱对应的位置或平行于铺板方向的外墙内侧附近等处应设置混凝土拉梁或配筋带,其纵向钢筋应通长设置并贯通构造柱和在外墙的构造柱中锚固。拉梁或配筋带的截面宜于板厚等高,宽度不宜大于200mm,当宽度大于200mm时,应对板的承载力进行验算,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纵向钢筋不少于4  12,箍筋或拉筋  6@300(图3.2.1-1、2、3);

图3.2.1-1 空心板与圈梁、梁的连接

图3.2.1-1 空心板与圈梁、梁的连接
图3.2.1-1 空心板与圈梁、梁的连接

图3.2.1-2 板间通长拉梁或配筋带
图3.2.1-2 板间通长拉梁或配筋带
图3.2.1-3 板平行于外墙的拉结
图3.2.1-3 板平行于外墙的拉结

注:δ一般可取40mm,当用于走管道时,不宜大于h-30,否则应按配筋带设置构造筋。
    6 承托预制板的混凝土大梁应在支座处与混凝土柱或组合柱,圈梁可靠连接,当有条件时应将该大梁与其延伸方向的圈梁连接(图3.2.1-4),并与大梁两侧强化的横墙和楼屋盖共同组成该建筑结构单元中的抗倒塌系统之一;

图3.2.1-4 钢筋混凝土梁及其延长圈梁连接示意
图3.2.1-4 钢筋混凝土梁及其延长圈梁连接示意

    注:当混凝土梁为预制时,在(A)轴梁端支座处应留出不少于三分之二支座长度未浇筑混凝土(露筋)的部分并与构造柱(或组合柱)钢筋连接后浇筑混凝土,而在(B)轴梁端圈梁对应位置甩出4  12~14拉筋与圈梁钢筋连接,甩长不小于1000mm。
    7 采用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预制预应力圆孔板不得伸入剪力墙内,应在墙上留出牛腿以支承圆孔板,同时应验算传递剪力所需钢筋面积;
        2)预制板的板缝缝宽度不应小于40mm,当板缝大于40mm时应在板缝内配置钢筋,并宜贯通整个结构单元。预制板板缝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高于预制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且不应低于C20;
        3)楼(屋)盖均应设置钢筋混凝土现浇层,现浇层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0,也不宜高于C40的混凝土浇筑,现浇层厚度不小于50mm,并应通长配置直径为6~8mm、间距为150~250mm的双向分布钢筋,预制板与后浇的叠合层应有可靠的连接;
        4)混凝土现浇层应与板缝同时浇灌,叠合层的分布钢筋必须锚入剪力墙内;
        5)混凝土现浇层内不允许埋设直径大于25mm的管线,交叉管线应妥善处理,如将管线埋设在加宽的板缝中,除结构需要外,应尽量避免为埋设管线而加厚混凝土叠合层;
        6)当预制板需要预留孔时,应在现浇混凝土叠合层浇捣前将预留孔凿好。
    8 潮湿房间的楼板不应使用单根钢丝的预制预应力圆孔板;
    9 选用预制圆孔板时,应根据有关国家标准图集或地方标准图集中所示的主筋保护层厚度判断是否满足防火要求。如果不满足时应采取措施,如板底涂抹防火材料等。
3.2.2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薄板叠合楼板
    1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薄板叠合楼板是由预制预应力薄板和现浇混凝土叠合层组成的等跨连续板。
    2 对处于侵蚀环境、结构表面温度高于60℃、或有生产热源且结构表面温度经常高于60℃时,应另作处理;
    3 对于耐火等级有较高要求的建筑物,尚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处理;
    4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薄板叠合楼板不适用于有机器设备振动的楼盖;
    5 叠合楼板的预制预应力底板的厚度有50mm和60mm,叠合层厚度可根据板的跨度、荷载的大小等情况确定,一般不超过预制预应力底板厚度的两倍,并不小于预制预应力底板厚度;
    6 支承预制预应力底板的墙或梁顶面应比板底低15~20mm,以便浇灌叠合层和墙体混凝土后使板底接触严实。临时支承须待叠合层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100%后方可拆除。
3.2.3 防止预制楼(屋)面板裂缝的措施
    1 预制圆孔板侧面改用双齿边或半圆槽边的形式,以增强预制板边的咬合力;
    2 预制板两端增加负弯矩钢筋,长度为跨度的1/7~1/4,其端头伸出板外,伸出长度与板底钢筋相同,并采用硬架支模等加强整体性的措施,防止因支座约束而产生的负弯矩裂缝。如图
3.2.3所示;
    3 设计中明确规定板端圆孔堵头的要求及位置,保证灌缝混凝土浇注密实。

图3.2.3 预制圆孔板板端设计构造

图3.2.3 预制圆孔板板端设计构造

3.2.4 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简称双T板)楼(屋)盖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双T板端支座应设置混凝土圈梁,且宜为L形或⊥形;
    2 双T板在圈梁上的支承长度,除应满足局部受压要求外,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1)当双T板跨度(l)<18m时,不小于200mm;
        2)当双T板跨度(l)≥18m时,不小于250mm。
    3 双T板端与圈梁的支承连接部位应按规定设置预埋铁件,并根据工程情况,选择适合的连接构造:
        1)对可能引起支座连接处较大次应力并导致连接(或构件)失效或损伤(最常见的是双T板肋支座埋件边缘的竖向或斜向裂缝、支座埋件损坏或支座下的墙体开裂)的下列情况之一时,宜采用一端焊接另一端螺栓连接或两端均为螺栓连接;
            (1)软弱地基或易产生不均匀沉降的部位时;
            (2)露天或敞开环境、屋盖无保温措施或室内外温差很大时;
            (3)当双T板的安装工序不能满足先一端焊接并待上部构造层全部完成后再焊接另一端支座的要求时。
    4 双T板屋盖与支承圈梁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正常使用或设防烈度条件下,连接无损伤;在罕遇地震条件下,连接能保证屋盖的水平传力和整体刚度而不破坏或失效;
        2)双T板与支座的连接承载力,可将双T板屋盖的重力荷载作为水平力或作用计算确定;
        3)当采用焊接连接时,焊缝厚度不宜小于6mm,焊缝长度(指每个板肋),板跨≤15m时不小于70mm,板跨≥18m时不小于120mm;当采用螺栓连接时,螺栓直径不小于16mm;
        4)双T板连接的具体构造要求也可按相应的双T板标准图集。

目录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