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符 号
A——主管开孔削弱所需的补强面积
A1——补强范围内主管承受内、外压所需计算厚度和厚度附加量两者之外的多余金属面积
A2——补强范围内支管承受内、外压所需计算厚度和厚度附加量两者之外的多余金属面积
A3——补强范围内的角焊缝面积
A4——补强范围内另加补强件的面积
A5——补强范围内,挤压引出支管上承受内、外压所需厚度和厚度附加量两者之外的多余金属面积
Ak——材料的冲击功
B——补强区有效宽度
C1t——支管厚度减薄(负偏差)的附加量
C1m——主管厚度减薄(负偏差)的附加量
C1r——补强板厚度减薄(负偏差)的附加量
C——厚度附加量之和
C1——厚度减薄附加量,包括加工、开槽和螺纹深度及材料厚度负偏差
C2——腐蚀或磨蚀附加量
Cf——修正系数
Ch——管道压力损失的裕度系数
Cp——定压热容
Cs——冷拉比,即冷拉值与全补偿值之比
Cv——定容热容
C.S.C.(L.C.)——关闭状态下锁住(未经批准不得开启)
C.S.O.(L.O.)——开启状态下锁住(未经批准不得关闭)
d——扣除厚度附加量后支管内径
do——支管名义外径
d1——扣除厚度附加量后主管上斜开孔的长径
dG——凹面或平面法兰垫片的内径或环槽式垫片平均直径
dX——除去厚度附加量后挤压引出支管的内径
DN——管子或管件的公称直径
Di——管子或管件内径
DiL——异径管大端内径
DiS——异径管小端内径
Do——管子或管件外径
DOL——异径管大端外径
DOS——异径管小端外径
Dr——补强板的外径
Ec——铸件的质量系数
Ej——焊接接头系数
Eh——在最高或最低温度下管道材料的弹性模量
E20——在安装温度下的管道材料的弹性模量
FH——工作荷载
ƒr——补强板材料与主管材料许用应力比
ƒs——荷载变化系数
ƒ——管道位移应力范围减小系数
g——重力加速度
h——尺寸系数
h1——主管外侧法向补强的有效高度
h2——支管有效补强高度
h3——平盖内凹的深度
hx——挤压引出支管的高度
i——应力增大系数
ii——平面内应力增大系数
io——平面外应力增大系数
is——管道坡度
k——气体的绝热指数
K——柔性系数
K1——与平盖结构有关的系数
K2——用于斜接弯管的经验值
K3——挤压引出支管补强系数
KR——阻力系数
Ks——弹簧刚度
KT——许用应力系数
L——管道长度
Le——阀门和管件的当量长度
Lf——斜接弯管端节短边的长度
Ls——支吊架间距
LSL——与异径管大端连接的直管加强段长度
LSS——与异径管小端连接的直管加强段长度
M——气体分子量
MA——由于自重和其他持续外载作用在管道横截面上的合成力矩
MB——安全阀或释放阀的反座推力、管道内流量和压力的瞬时变化、风力或地震等产生的偶然荷载作用于管道横截面上的合成力矩
ME——热胀当量合成力矩
M′E——未计入应力增大系数的合成力矩
Mi——平面内热胀弯曲力矩
MO——平面外热胀弯曲力矩
Mt——热胀扭转力矩
MX——沿坐标轴X方向的力矩
MY——沿坐标轴Y方向的力矩
MZ——沿坐标轴Z方向的力矩
n——序数
N——管系预计使用寿命下全位移循环当量数
NE——与计算的最大位移应力范围σE相关的循环数
Nj——与按小于全位移计算的位移应力范围σj相关的循环数
P——设计压力
PA——在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压力
Pm——斜接弯管的最大许用内压力
PN——公称压力
PT——试验压力
QL——异径管大端与直管连接的应力增值系数
QS——异径管小端与直管连接的应力增值系数
R——圆弧弯管的弯曲半径
R1——斜接弯管的弯曲半径
Rc——管道运行初期在安装温度下对设备或端点的作用力和力矩
Rc1——管道应变自均衡后在安装温度下对设备或端点的作用力和力矩
RE——以E20和全补偿值计算的管道对端点的作用力和力矩
Rh——管道运行初期在最高或最低温度下对设备或端点的作用力和力矩
Rm——主管平均半径
r——平盖内圆角半径
ro——管子或管件的平均半径
r1、r2、r3——支管补强部位过渡半径
rj——按小于全位移计算的位移应力范围σj与计算的最大位移应力范围σE之比
rm——支管平均半径
rp——支管补强部分外半径
rx——在主管和支管轴线的平面内,外轮廓转角处的曲率半径
S——斜接弯管斜接段中心线处的间距
T——气体温度
T1——对焊件较薄一侧的厚度
T2——对焊件较厚一侧的厚度
Tc——三通圆角部(主支管相交处)厚度
Tt——主管计算厚度
Ttn——主管名义厚度
t——半管接头的端部厚度
tb——支管补强部位有效厚度
tc——角焊缝计算的有效厚度
teb——三通支管的有效厚度
tFn——管件的名义厚度
tL——异径管名义厚度
tL1——异径管大端名义厚度
tL2——异径管小端名义厚度
tLC——异径管锥部计算厚度
tLL——异径管大端计算厚度
tLS——异径管小端计算厚度
tm——盲板计算厚度
tp——平盖计算厚度
tpd——平盖或盲板的设计厚度
tr——补强板名义厚度
ts——直管计算厚度
tsd——直管设计厚度
tse——直管有效厚度
tsn——直管名义厚度
tt——支管计算厚度
ttn——支管名义厚度
tX——除去厚度附加量后在主管外表面处挤压引出支管的有效厚度
tw——插入式支管台的尺寸
v——平均流速
vc——气体的声速或临界流速
W——截面系数
WB——异径三通支管的有效截面系数
Wo——质量流量
X——法兰内侧角焊缝焊脚尺寸
Xmin——角焊缝最小焊脚尺寸
Y——系数
Ys——管道自重弯曲挠度
α——斜接弯管一条焊缝方向改变的角度(相邻斜接线夹角)
α1——支管轴线与主管轴线的夹角
α0——金属材料的平均线膨胀系数
β——异径管斜边与轴线的夹角
θ——斜接弯管一条焊缝方向改变的角度的1/2(相邻斜接线夹角的一半)
θn——支管补强部位过渡角度
δ——最大计算纤维伸长率
δave——对接焊口错边量的平均值
δmax——对接焊口错边量的最大值
δ1——基层金属的名义厚度
δ2——复层金属扣除附加量后的有效厚度
△——管道垂直热位移
△Pf——直管的摩擦压力损失
△Pk——局部的摩擦压力损失
△Pt——管道总压力损失
η——与平盖结构有关的系数
ρ——流体密度
λ——流体摩擦系数
σb——材料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
σtb——材料在设计温度下的抗拉强度
σtD——材料在设计温度下经10万h断裂的持久强度的平均值
σE——计算的最大位移应力范围
σj——按小于全位移计算的位移应力范围
σL——管道中由于压力、重力和其他持续荷载所产生的纵向应力之和
σtn——材料在设计温度下经10万h蠕变率为1%的蠕变极限
σs(σ0.2)——材料标准常温屈服点(或0.2%屈服强度)
σts(σt0.2)——材料在设计温度下的屈服点(或0.2%屈服强度)
σT——在试验条件下组成件的周向应力
[σ]T——在试验温度下材料的许用应力
[σ]t——在设计温度下材料的许用应力
[σ]o——在设计温度下整体复合金属材料的许用应力
[σ]1——在设计温度下基层金属的许用应力
[σ]2——在设计温度下复层金属的许用应力
[σ]A——许用的位移应力范围
[σ]c——在分析中的位移循环内,金属材料在冷态(预计最低温度)下的许用应力
[σ]h——在分析中的位移循环内,金属材料在热态(预计最高温度)下的许用应力
[σ]z——决定组成件厚度时采用的计算温度下材料的许用应力
[σ]tRP——在设计温度下补强板材料的许用应力
[σ]tM——在设计温度下主管材料的许用应力
条文说明
2.2符 号
全补偿值的解释,见本规范第9.4.1条的条文说明。
原Tm更正为Ttn。
- 上一节:2.1术 语
- 下一节:3 设计条件和设计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