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非标准异径管


6.5.1无折边的非标准异径管(图6.5.1)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6.5.1.1 无折边的异径管可采用钢板卷焊,对偏心异径管的焊缝宜位于图6.5.1(b)所示的位置。

图6.5.1无折边的异径管

    6.5.1.2无折边异径管的设计压力,应符合本规范第5.4.2条第5.4.2.6款的规定。
    6.5.1.3同心异径管,斜边与轴线的夹角β不宜大于15°。偏心异径管斜边与端部轴线的夹角β不宜大于30°。
6.5.2受内压无折边异径管的厚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6.5.2.1应按设定的斜边与轴线的夹角β,以下列三个公式计算异径管各部的厚度,选其厚度最大值。

式中 tLC——异径管锥部计算厚度(mm);
     tLL——异径管大端计算厚度(mm);
     tLS——异径管小端计算厚度(mm);
     P——设计压力(MPa);
     DOL——异径管大端外径(mm);
     DOS——异径管小端外径(mm);
     β——异径管斜边与轴线的夹角(°);
     DiL——异径管大端内径(mm);
     DiS——异径管小端内径(mm);
     QL——异径管大端与直管连接的应力增值系数,(图6.5.2-1);
     QS——异径管小端与直管连接的应力增值系数,(图6.5.2-2)。

图6.5.2-1 异径管大端与圆筒连接处QL值图

注:曲线系按最大应力强度(主要为轴向弯曲应力)绘制,控制值为3[σ]t

图6.5.2-2 异径管小端与圆筒连接处的QS值图

注:曲线系按连接处每侧0.25范围内的薄膜应力强度(由平均环向拉应力和平均径向压应力计算所得)绘制,控制值为1.1[σ]t
    6.5.2.2异径管厚度的选取:
        (1)当计算的厚度最大值小于或等于大端连接的直管有效厚度tse时,异径管的名义厚度可取与直管相同的名义厚度。
        (2)当计算的厚度最大值大于大端连接的直管有效厚度tse时,应按下述要求处理:
        管道布置允许减小斜边与轴线的夹角β时,可重新计算;
        不能改小斜边与轴线的夹角β时,可采用本条第6.5.2.1款计算的厚度最大值,并采用本规范第6.5.1条图6.5.1(c)的结构,该异径管应在两端增加直管的加强段。
        (3)异径管名义厚度tL应为计算厚度、厚度附加量C及材料厚度圆整值之和。
    6.5.2.3直管加强段的长度,应按下列计算确定:

式中 LSL——与异径管大端连接的直管加强段的长度(mm);
     LSS——与异径管小端连接的直管加强段的长度(mm)。
6.5.3承受外压的异径管厚度及加强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制压力容器》GB 150的规定。


条文说明

6.5 非标准异径管
6.5.1无折边形式的异径管与标准异径管不同,即其两端无过渡圆弧而直接与直管焊接的形式,是在压力较低,锥角较小的条件下经常用到的。本规范仅给出这种形式的耐压强度设计的规定,对需用带折边异径管而标准中又不包括的情况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钢制压力容器》GB 150有关条款的规定进行设计。
    在无折边异径管与直管连接处,由于结构的不连续性,在内压作用下该处必然产生较大的局部应力,异径管的斜边与轴线的夹角β越大,局部应力也越大,β角超过30°时,局部应力过大,结构不合理,因此规定β角不宜大于30°。有时即使未超过30°,也可能出现较大局部应力,因此需要加强。
6.5.2根据弹性薄壳理论分析结果,在异径管大端与直管连接处的应力状况中,薄膜应力已不是主要控制因素,轴向弯曲应力是其主要控制因素,轴向弯曲应力在该部位属于二次应力范畴,故应力极限取设计温度下材料的许用应力[σ]t的3倍。这就是本规范中图6.5.2-1的控制值。在异径管小端与直管连接处的应力状况则主要为平均周向拉应力与平均径向压应力,在应力分类中属局部薄膜应力范畴,其应力极限可取设计温度下材料的许用应力[σ]t的1.5倍,然而由于此处局部薄膜应力有可能超出通常壳体边缘效应的分布范围,从而超出局部薄膜应力的范畴。为安全起见,取设计温度下材料的许用应力[σ]t的1.1倍。这就是本规范图6.5.2-2中的控制值。
    关于与直管连接处两侧加强段的计算规定和曲线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制压力容器》GB 150的规定。
    对于偏心异径管在上述的GB 150标准中并未明确规定。《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是给出非对称型的异径管,即斜边与轴线的夹角β不等的情况的设计规定,并规定β角不等时,以大的β角代入计算式进行计算。其极端情况即小β角为零度,这就是本标准所述的偏心异径管。

目录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