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构造要求
4.3.1 框架的基本抗震构造应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要求。
本措施附录A收录了一些国外规范对框架的抗震构造要求,供参考。
4.3.2 柱箍筋可以采用拉筋,不一定全部用封闭箍。
4.3.3 我国在连续框架梁的构造方面,要求梁底部的纵筋在支座柱内锚固。在有些工程中,由于梁底部纵筋根数较多,致使柱内梁底钢筋过于密集,影响施工质量。
某设计研究院经过构件试验(东南大学试验)结果,提出了一种做法,并已在若干工程中采用,反映良好,现介绍于此,供参照采用,见图4.3.3。
图4.3.3 连续框架梁下部纵筋不在支座内锚固的做法
关于框架梁底部纵筋不在支座内锚固的做法,还可参考美国及英国的做法,详附录A。
4.3.4 梁上洞口加筋构造做法:
4.3.4 梁上洞口加筋构造做法:
图4.3.4 洞口加筋构造
一些资料上要求洞口四角设置斜钢筋,这是不必要的,因为任何方向的拉力,都可以分解为X、Y两个方向,由纵筋和横筋承担,例如:梁端的主拉应力是斜向的,但现在我们都用施工方便的竖向箍筋承担拉力,而不再采用纵筋弯起的方式。
如洞口角部配置斜筋,容易导致钢筋之间的间距过小,使混凝土振捣困难;当钢筋较密时,不建议采用。
4.3.5 框架梁和柱(包括其他结构类型中的梁和柱)的纵筋与箍筋,不得用现场电弧焊将埋件、连接件等与框架梁和柱的纵筋和箍筋焊接。梁和柱的箍筋,也不应用现场焊接方法焊成封闭箍。圆形柱中的螺旋箍,不应以焊接圆形箍代替。
说明:现场电弧焊常不易保证质量,往往造成钢筋损伤(如“咬肉”等),而且会使钢筋变脆,影响其延性。因此,不允许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纵筋及箍筋上焊埋件、连接件等。(这种焊接,时间很短,升温及降温都很快,极易使钢筋变脆。)
有的资料上认为,将圆形箍焊成封闭式,可以代替施工较为不便的螺旋箍。但各种试验都表明,连续的螺旋箍,效能远胜于不连续的单个封闭箍。而且在焊成封闭箍时,常易将箍筋与纵筋焊在一起,使纵筋被“咬肉”,并且变脆。
当箍筋具有135°钩,且末段直线长度不小于10d时,对构件的约束效果是很好的,完全无需再将箍筋焊成封闭式。
4.3.6 关于柱的拉筋做法:可采用紧靠纵筋钩住箍筋,也可采用同时钩住纵筋和箍筋,有的资料中提出拉筋钩住柱纵筋,这种做法也是可行的。
拉筋钩住箍筋的做法,在施工时应当并不困难,因为拉筋和箍筋的直径不会太大,弯135°勾是可行的。这也是国外通行的一种做法,见图4.3.6。该图刊于新西兰著名抗震专家T.Pauly的著作中。
拉筋钩住箍筋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外围箍筋的“无支长度”,如图4.3.6所示,箍筋的无支长度减少了一半,对柱的约束能力大大提高。
在抗震结构中,柱的纵筋与箍筋共同形成一个钢筋笼子,对柱身混凝土加以约束。由于强震时,混凝土将由于巨大的应力而导致很大的应变,此阶段混凝土保护层会剥落,上述的钢筋笼子必须对柱核芯(柱身钢筋笼子以内的混凝土)起约束作用。由于箍筋的直径通常不大(10mm~16mm),在受弯时极易弯曲(如图4.3.6),因此,减少箍筋的无支长度就极为重要。
所以,要求拉筋钩住箍筋,其位置应紧靠纵筋,并不一定钩住纵筋,见图4.3.6。
4.3.7 梁中宜采用箍筋作为承受剪力的钢筋,承担集中荷载的附加钢筋也宜采用箍筋。
目前,规范中箍筋和弯起钢筋都允许用于承受剪力,箍筋和吊筋均可用于承担集中荷载,但最好采用箍筋,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受力要求,而且施工更方便。